扎根社区履职为民 做村居民的贴心人

来源:崇明区, 李陆逸     发布时间:2024-02-05 00:00:00.0   阅读:789

李陆逸,男,1990年7月生,2013年1月参加工作,201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崇明区港西镇静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农业农村办四级主任科员。先后荣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志愿者、上海市担当作为优秀居村党组织书记、崇明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静南村在2009年通过村民宅基地集中置换以及出售部分商品房,实现了“农民上楼”提升农村居住环境,但也形成了一个村居民混居的小区。从上一任书记手中接过接力棒之后,李陆逸一直在积极思考如何更好地解决小区村居民融合难、楼道堆物和毁绿种菜等难题。在镇党委、智库团队和赋能团队的支持下,李陆逸积极实施“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围绕“五个一”,即打造一个村史馆、建设一个村民大舞台、开办一个社区公益集市、组建一支先锋团队、完善一张积分表格,在小区楼道环境治理、社区活动开展、党群阵地功能优化等方面发力,为美好社区提质赋能。

围绕楼道环境怎么提升,开展“五美楼道”建设

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村民总会在楼道里堆放一些老物件以及一些家里不用又不舍得丢弃的物品,或者在绿化带里种一些蔬菜,影响了购房居民的正常生活。为解决这个问题,李陆逸带领村“两委”班子,开展头脑风暴,召集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小区物业等进行协商讨论。在赋能团队的启发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推动村居民自治上下功夫,开展“五美楼道”建设。围绕“环境美、秩序美、和谐美、风尚美、自治美”五个方面,为每家每户和每个楼道设立一张积分表,开展每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并对积分进行公示。整个小区划分为四个片区,并设定星级评定名额和奖励,以此激发村居民参与楼道环境治理的自治热情。

围绕公共空间如何更好服务群众,对党群服务阵地进行微更新

在明南佳苑小区中心文化生活广场,公共配套房面积将近3000平方米。面积虽然大,但是功能没有做到整合,东侧配套房屋关闭的时间多、开放的少,西侧配套活动房年久失修、设施简陋,难以有效满足小区群众的活动需求。如何办?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李陆逸决心将公共空间和“黄金地段”还需于民,更好地服务小区群众。

将小区北广场打造成服务群众的CBD。小区群众需要些什么?如何更新和改造才能符合群众需求?为了摸清这些问题,李陆逸在镇党委、赋能团队和智库团队的指导下,积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根据群众的喜好和实际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初步设想出来以后,他积极地向村“两委”、党员征求意见。在规划设计中,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次进行讨论思考,频繁与广告公司进行对接,一稿不行就重来,二稿、三稿直至大家都满意。最终将北广场东侧二楼的健身房、烘焙室、茶艺室等功能阵地全部移到楼下,与广场西侧的舞蹈室、乒乓球室等组成“明南味道”“明南工坊”“明南舞动”“明南乐园”等,更新后的阵地包含群众喜欢的儿童母婴室、茶艺、棋艺、手工制作、便民服务、图书阅览、运动建设等功能。

1707112617137.jpg

留住记忆建设村史馆。搬迁到小区以后,邻里之间、村民之间原来的情感淡了,商品房居民对村子的历史也不了解。如何加强大家的感情联系,促进村居融合?李陆逸也在一直积极思考。经智库团队点拨,李陆逸决定带领村“两委”修建村史馆。村子以前是什么样,如何发展演变的?虽然在村子里长大,作为小年轻李陆逸自己还是说不清楚。于是他就找到之前的老村干部,爷爷、太太等长辈,向他们了解村子的历史,并组织村“两委”人员进行梳理。他还积极发动村民提供与村子历史有关的老物件、老照片等,最终通过集体记忆、个人记忆、大事件、照片实物等很好地展示了静南村的历史变化发展。

拓展群众娱乐空间,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之前因公共活动空间不够,搬迁村民和购买商品房的居民为抢打乒乓球发生矛盾的事情,李陆逸还记忆犹新。曾经村居民提出想要一个室外儿童活动公共空间,方便“遛娃”,这个愿望李陆逸也没有忘记。在这次“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建设中,他带领村“两委”,改造装修了原来的乒乓球室、老年活动室等,并将小区一处荒废的花坛改造成室外儿童乐园,还将村委会旁边的小广场改造成为一个村民大舞台,用于群众开展集体性文化活动。

1707112688510.jpg

围绕村居民如何更好实现“一家亲”,开展社区活动

村民、居民虽居住一个小区,但你不了解我、我不熟悉你,行走在小区里,都是“熟悉”的陌生人。对于小区的这种状况,李陆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小区的治理靠大家,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于是,李陆逸在大家的建议下,积极搭建平台,开展社区活动,促进村居民融合。

组建社区社团,增强活力。发布社团招募令、积极动员小区群众,李陆逸带领村“两委”共同努力,组建了乒乓球、广场舞、交谊舞、象棋、烘焙等8个社区社团,人数达400多人。同时推动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积极组织各种社团赛事,促进村居民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融合。

举办社区活动,增强凝聚力。为了促进村居民的交流,李陆逸从小区内年轻居民多、儿童多的实际入手,利用植树节邀请小区内的村居民一起开展亲子植树活动,在母亲节开展手工活动,在端午节组织村居民一起开展包粽子比赛。依托党群服务阵地多样化功能,举办首届“邻里集市”活动,定期开展“社区集市”,满足老百姓走出家门、不出小区“赶集”的愿望。

组建先锋团队,增强向心力。作为一名书记,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员尤其是小区内在职党员的作用,一直是李陆逸思考的问题。为把疫情防控期间年轻居民志愿服务社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他带领村党总支发动并招募在职党员等作为片区“第二书记”“第二楼组长”,让他们继续发挥热心和爱心。同时组建“明南一家亲”志愿者队伍,开展小区垃圾清理、雏鹰护航(幼儿园上放学期间执勤)、夜幕下的守护者(夜间巡逻)等志愿服务,让小区更加有温度、群众更加有安全感。“明南一家亲PLUS——提升农民上楼文明指数”项目荣获2023年度崇明区“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一等奖。

下阶段,他将继续探索“上楼农民”和居民混住小区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住在这里的每一个村居民都能找到归属感,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 今年入党多少年?想对刚入党的自己说点什么?
  • 2015年7月入党以来,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我经历了从村委工作“小白”到村委会的“当家人”,我始终牢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把“为民服务”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做好党员群众的“贴心人”。

  • 在岗位上发生的哪件事让你更深刻地认识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 我们村有个老党员1971年入党,75岁,他是我们村志愿者队伍的骨干力量,有任何志愿活动都主动报名参加,不计报酬,还会主动补位,他说:“我一直把这里当成自己家,政府把我们村打造的这么好,我作为这里的一份子,要主动把环境整治的干干净净。”

  • 对照“十四五”规划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自己可以在岗位上做出什么贡献?
  • 对我们静南而言,不断提升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我将巩固好主题教育成果,发挥党群服务阵地作用,壮大社区治理团队,继续为党员群众提供精准的服务与喜爱的活动,竭力打造党员群众满意的高品质社区。

  • 建国75周年想对祖国说些什么?
  • 七十余载峥嵘岁月,我将始终用实际行动给予祖国最长情的告白。

  •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党员教育活动是什么?
  • 静南记忆馆建成后,我们组织党员开展了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当老党员们看到那些勾起乡愁记忆的物件时潸然泪下,这一幕使我更加坚定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视村史的传承,为静南人留住乡风乡情和乡愁。



每周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