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党建引领,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

来源:杨浦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2-08-15

(上海智慧党建网)    怎样解决老城区、老街道、老社区治理难,改变政府“独唱”、社区“包办”问题,为基层治理提质升级?近年来,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党工委通过实践打造“家园共同体”,促进居民区堡垒夯实、治理能力优化、服务效能提升,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探索出了一条“组织延伸、资源集聚、作用发挥、服务提效、难题化解”的社区治理新路径,提高基层党建引领服务效能。

织密“网格块”,发挥党员“末端作用”

街道通过选优配强“两委”班子,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调动发挥书记“领头雁”作用,延伸党的工作触角,“两委”干部交叉任职业委会占比达到40%以上,全覆盖加强物业党建联建,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做实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协商共治联动机制。

街道按照“两委”干部包联负责的区块、楼组划分“网格”,在楼组建立党小组223个,将党员融入“网格”,推动党建与管理网格的深度融合。整合吸纳退休党员、退休人员、在职党员、志愿者、自治带头人等,实现编组分工,建立“网格”微信群,以发现、建言、监督、议事、动员、服务为职责,唱响社区治理“大合唱”。

鞍山五村通过“我爱吾村”志愿者团队,阶段性开展小区自查,将问题拍照锁定,并制作成展板在小区进行巡回展示,约束居民自律行为,效果明显。在楼道“断舍离”堆物清理整治中,楼组长、党员带头,居民纷纷“跟班”,通过“以物换物”形式“自扫门前雪”,清除楼道堆物,畅通生命通道,消除安全隐患。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各居民区通过一个个“楼组单元”织密疫情防控网,如臂使指,大大促进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落实,保证了居民健康安全。

打好“组合拳”,推动资源“聚集社区”

街道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联盟的作用,通过组织联建、工作联动、队伍联合、服务联办、资源联享,打好“组合拳”。列出资源、项目、问题“三张清单”,推动45家区域化党建联盟单位服务资源聚焦社区,将区域共建单位纳入社区党建框架,并与居民区党组织签署联盟服务协议,推动“双向”服务,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鞍一(3)居民区与紫荆广场、绿地集团超市、工商银行鞍山支行等6家区域单位开展党建联建,开展“微心愿”认领、“双千结对”、助学帮困等系列活动。同济绿园与杨浦商城,金安小区、大连西路四弄与同济大学开展党建联建,为近200辆私家车协调错峰停车,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通过与联盟单位共建,实现资源共享、联建共促、互融互通,共建单位则积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多方共同打造“五心联盟”服务品牌,为居民提供精准化、多元化的服务,如小家电维修、法律咨询、健康义诊、信息交流、从业培训等系列公益活动,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区域单位、文明单位党员志愿者纷纷主动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格局,有效提高了基层治理水平。

紧盯“问题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为巩固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用好用活居民区“双10万”自治经费,针对社区“老、旧、小”的实际情况,街道紧盯薄弱点、紧迫处、需求侧、问题端,坚持问需于民、按需推动,“一盘棋”统筹,以小项目带动,撬动居民自治。

街道通过党小组会、党员大会、楼组长及居民代表会议,楼组“留言板”,“NICE四平”官微征集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了解居民需求,并通过调研论证确定项目实施。智能车棚、充电桩、楼道声控灯、爱心座椅、楼梯扶手等一系列优质项目在23个居民区落地。项目开展过程中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竣工后,再由居民区党总支召集党员干部群众进行评议,精准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了“小事不出楼组,大事不出小区”。

在推动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街道通过靶向赋能,资金配比支持,鼓励居民自治,形成同济新村“蘑菇亭”、鞍山五村“我爱吾村”、鞍一(3)九州公寓“蝴蝶效应”、四弄哈佛公寓“邻里情”等一批自治品牌,产生优良效应,并进行复制推广。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