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车墩镇联庄村:聚“心”成炬,厚植基层治理沃土

来源:松江区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4-08-01

(上海智慧党建网)    乡村社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同时也是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为优化服务点建设,打造工作品牌,松江区车墩镇联庄村微协商议事点下沉至村第11村民小组,积极打造“聚心堂”党建引领项目,旨在打造有事好商量的基层党建治理品牌。

党建引领话振兴,强化顶层设计和基层治理同频共振,让联建赋能的“种子”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联庄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聚焦“建什么、在哪里、怎么做”,在党群服务点“聚心堂”打造综合型服务点“七点合一”功能,即学习教育集合点、党群服务受理点、村民自治议事点、社情民意反映点、代表委员接待点、公益志愿汇聚点、矛盾纠纷调解点,筑强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推动服务更精准、保障更有力、治理更有效,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如何将“聚心堂”打造为农村“微治理”的新阵地,进而形成制度化的有效保证。“聚心堂”坚持以政治功能为核心,构建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探索“联组学习、联手调研、联动共享、联推发展”的联盟模式,与上海法学会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法治联建”夯实乡村振兴的法治基础;松浦原水厂党支部、车墩东部自来水有限公司党支部“活动联办”,建设文明和谐乡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育联做”,聚焦村庄规划建设、乡村文明、社会治理、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等方面展开合作,以党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跑出“加速度”。

协商议事倡民主,强化问计于民和问需于民走深走实,让惠民纾困的“嫩芽”生长。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要做到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以微协商赋能微治理,把群众“心上事”作为基层治理的“上心事”。作为村内主要道路,亭联路高峰时段堵车及安全隐患难题已存在多年,为彻底解决这一历史遗留的难题,“聚心堂”积极发挥协商议事功能,由镇党委负责同志、区政协车墩镇联络组组长牵头,对接区政协委员、铁路上海局、松江水利、规建办、河长办、水务站、市政公司、邀请相关村民代表围坐一“堂”,同坐一条板凳,集思广益寻良策,现场调研理思路。热络聊、敞开讲、贴近谈、细致说,根据“问题导向”,迈开“解题步履”,着力从“民间沃土”采撷土方子,计划商定安装定时红绿灯的设想,联合交管部门对症下药设计方案、责任到人、明确时间,确保协商结果落到实处。

聚焦民生传幸福,强化精准发力和持续用力互融互促,让干事创业的“繁花”绽放。办好百姓事,答好民生卷。“聚心堂”建设能级的打造旨在进一步树立“绣花针”的理念,将“大单元”的村民服务延伸至“精细化”的民生所盼。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满足村民多样化的需求,上半年开展“真情暖童心,相伴护成长”、“三月春风靓容颜 桃李摇曳女人节”、“劳动创幸福,剪纸庆双节”等村民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活动覆盖少儿、妇女、老人群体,增强了联庄村凝聚力,让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村民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聚心堂”作为工作的重要宣传口,不仅承载着文化活动的举办,更成为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的中心。依托多方面的措施和机制,精准发力,精心制定了《联庄村防汛防台应急工作预案》与《联庄村电动自行车安全整治推进方案》,以“聚心堂”为核心宣传阵地,逐层向下推广这两项重要方案,通过座谈会、宣传栏等形式,深入解读内容,确保每位村民都能充分了解并积极参与其中,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规范化,实现联庄村的和谐稳定。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