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345”管理模式精准推动“双报到”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来源:嘉定区嘉定镇街道党工委    发布时间:2024-02-28

摘要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是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优势和重要内容,嘉定区以嘉定镇街道为试点探索“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制度在社会动员中的实践应用,针对过去存在的制度设计不完善、服务意识参差、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提出“2345”管理模式,推动形成“常态化参与、网格式注入、全过程管理”的工作格局。

具体做法上,一是着眼于全要素摸排,精匹配强注入,撬动资源互动效能,对在职党员、驻区单位党组织、辖区各社区资源进行新一轮全覆盖情况摸排,做好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的梳理;二是立足于全流程指引,重分类细索引,提档报到接收质效,编制“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工作指引,形成“报到接收、接单到岗、精准服务、评价反馈、结果应用”的全过程管理闭环;三是专注于全目录制定,筑平台聚合力,做强资源协同能级,将报到力量与治理服务项目进行对接,驻区单位匹配合伙人项目,在职党员匹配6种常态服务岗和5种普通公益岗,社区打造邻“嘉”先锋治理学院新平台。

成效评估上,一是做好融入日常,对党建合作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双重考核,形成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情况日常评估办法,做到“好评张榜、差评提醒”;二是做好结果运用,年末收集反馈驻区单位党组织服务项目成果和在职党员社区表现情况,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评议、党员民主评议等重要依据;三是做好典型选树,推出“邻嘉”善治力量引领共治专栏,并开发嘉定镇街道“晒晒我的年度报到‘成绩单’”小程序。

经验启示上,一是找准方法路径,变“扎堆报到”为“精准到位”,避免过去“双报到”工作中一窝蜂、一阵风的现象故态复萌,形成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二是整合力量资源,变“使不上力”为“供需匹配”,打破了过去属地与驻区单位、社区与在职党员间的“信息壁垒”,促进各方资源整体联动、上下贯通、双向循环;三是激发内生动力,变“各美其美”为“美美与共”,运用个性化、结对式、组团式服务等方式,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把在职党员编进社区、网格、楼组,加速党建网格向社会治理网格的渗透和嵌入。

正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治理中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题中之义。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优势和重要内容,能够有力推动党的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切实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治理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2023年,嘉定区在开展“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过程中,以嘉定镇街道为试点探索“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制度在社会动员中的实践应用,积极构建“常态化参与、网格式注入、全过程管理”的工作体系。

背景与起因

制度设计不够完善。长期以来,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大多采取文件“点名”、行政推动方式,以党组织为单位开展结对,没有把结对单位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与社区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此外,由于日常纪实考核以及其他考核评议的缺失缺位,造成结果监督和成绩应用没有落实落地,影响“双报到”的全面推进和成效质量。

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意识参差。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的日常管理权限有限,与其所在单位党组织缺乏“双向沟通”,无法及时反馈其作用发挥情况,导致往往一令一动、不令不动,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不强。“群众所需”与“党员所能”不匹配,党员、党组织在社区报到作用发挥难免供需失衡。

资源整合与使用的效率不高。社区在对资源力量的调集、整合、使用的意识、能力和水平还有提升空间。需求测和供给侧未能有效链接匹配,有相同服务特长的报到力量未能有效整合起来;典型榜样力量的示范带动作用也未能有效发挥。力量资源从“有得用”到“用得到、用得好、用得活”,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为基层担急事、解难事方面还有差距。

做法与经过

嘉定镇街道围绕“双报到”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致力于形成让报到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全流程制度设计,助力“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机制落地落实、精准有效,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2345”管理模式:“2”就是推动两个“精准”(精准推动驻区单位两级入驻、精准推动在职党员三岗履职(常态服务岗、普通公益岗、社区活动岗);“3”就是建立“三张清单”(社区的需求清单、报到单位的资源清单及报到侧、接收侧经过磋商形成的项目清单);“4”就是完善“四项机制”(摸排配对机制、项目形成机制、激励评价机制、双向反哺机制),最终推动“五个有”(去报到有特长、做服务有作用、常态化有记录、年报告有评价、晒成效有引领)。

着眼于全要素摸排,精匹配强注入,撬动资源互动效能

对在职党员、驻区单位党组织、辖区各社区资源进行新一轮全覆盖情况摸排,做好三张清单(在职党员及党组织资源清单、社区需求清单、项目清单)的梳理。

把准脉,精准摸清意愿。推进街道辖区57组调研对象深度访谈,涵盖辖区典型社区、网格单位、区级部门以及辖区新就业群体、各年龄段居民、业委会及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通过访谈深入了解社区服务与报到对象的意愿需求、困惑建议。此外通过开展大规模问卷,在8月底在街道面上开展大规模问卷,得到有效问卷974份,从报到意愿、报到支持、报到价值、报到服务类型等方面做问卷,从访谈到问卷,力求能摸清真实想法、需求以及深层次动因。

找准点,精准摸排资源需求。对在职党员、驻区单位党组织以及社区层面进行一轮排摸。在职党员特别了解特长(艺术设计、组织协调、素质拓展、课外教育、项目设计、法律咨询等)、是否有意愿当第二楼组长、服务时间等;驻区单位党组织特别了解资源清单(驻区单位能够为社区提供的资源、服务等)和需求情况。经排摸,目前到嘉定镇街道报到有1286名在职党员、121个驻区单位党组织。党员的特长主要是兴趣特长、技能特长、行业特长。社区党总支特别了解社区服务缺口及社区居民微心愿。

发准力,精准对接商定项目。对各驻区单位体量资源进行评估,明确资源注入范围(街道或社区层面),助力报到党组织更加注重需求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找准单位自身参与社区工作的契合点。聚焦解决社区实际问题来共同拟定“党建联建项目清单”,使联建项目具体可操作、管用有实效,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立足于全流程指引,重分类细索引,提档报到接收质效

编制嘉定镇街道“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工作指引(内有街道党工委版、驻区单位党组织版、社区版三个版本的指引),形成“报到接收、接单到岗、精准服务、评价反馈、结果应用”的全过程管理闭环。

街镇指引“模块化”。将驻区单位党组织版及在职党员报到工作分类细化,编制驻区单位党组织报到十步指引,涵盖了前置、实施以及跟踪评价三大板块内容。细化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六步指引,即夯实“前置动作”、落实“建库建群”、做好“岗位匹配”、健全“过程管理”、做实“评价反馈”、深化“结果运用”,扎实推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密切联系服务群众。

党组织指引“机制化”。将“双报到”党组织报到服务流程细化分解,制作10步流程机制,明确“前置”(接收“一卡一册”、响应“建库建群”、配合“资源分类”)、“实施”(参与“资源推介”、完成“二级报到”、can与“组团会面”、推动“项目磋商”、深化“组团结对”、实施“精准服务”)以及“评价”(接受“评价反馈”)三大板块内容,确保各环节可视化、简捷化。

社区指引“精细化”。着眼于更好破解社区群众“发不出声”、共建单位“使不上力”、共建社区“吹不响哨”、在职党员“领不到岗”的问题,面向居民区党组织分类制定驻区单位党组织报到-社区工作指引、在职党员报到-社区工作指引,明确在驻区单位党组织以及在职党员报到的前置、实施以及评价反馈阶段的工作路径,确保社区进行“精准派单”,有效调动资源、凝聚合力。

专注于全目录制定,筑平台聚合力,做强资源协同能级

在报到人员、资源底数以及报到接收流程基本明晰的基础上,通过工作载体的引导和设置,将报到力量与治理服务项目对接匹配起来。

驻区单位党组织层面。一是做强融耀资源推介赋能。通过畅通供需对接渠道,加快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资源需求方和供给方的资源对接、传送和集成,凝聚优势资源,放大集聚效应。比如,结合2023年度驻区单位党组织资源体量情况,落实一家牵头、多家协同的项目推进模式,推出2023年党群服务阵地六大融耀合伙人项目。二是细化“网格合伙”匹配注入。将辖区高校、医院、重点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与社区资源进行链接匹配,17个网格单位党组织接手“网格合伙人项目”,推动网格单位进一步成为城市社区“合伙人”中坚力量。比如,塔城路社区和上海市嘉定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绿”动网格项目,打造几处特色绿化园地,设立绿植科普墙,开展识绿、护绿知识宣传活动,为社区自治添绿添彩。比如,桃园社区和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我嘉“荟”治理——“红领巾”议事项目,推动“红领巾网格员”参与治理议事,提高学生群体对公共事务的洞察力与社会责任感。三是探索“美好项目”先行先试。聚焦城市社区新就业群体、青年教师群体、在职党员群体等6类典型报到主体定向赋能老年群体、青少年家庭、特需人员家庭等6类重点人群,选取街道辖区6个社区推出美好社区先行项目,以多样化服务满足多元需求,引领“善治力量”先锋先行,推动基层治理向“深耕善治”走深走实。

在职党员层面。明确辖区内在职党员需要在6种常态服务岗和5种普通公益岗中,任选其一报到履职,鼓励在职党员特色选做社区活动岗,落实报到服务岗位“队长负责制”,以“个人自荐+社区推荐”的方式确定各岗位队长人选,由队长推动拉群建组工作。(6种常态服务岗,即在职党员先锋服务队队长、小微网格“五大员”、小微网格党群服务点点位长、第二楼组长、业委会成员和社区自治委员会成员;5种普通公益岗,即主题宣讲岗、政策宣讲岗、创城服务岗、平安建设岗和结对关爱岗;社区活动岗,即社区改造岗、爱幼陪伴岗、专业咨询岗、文体活动岗和慈善募捐岗。)

社区书记层面。打造邻“嘉”先锋治理学院平台。聚焦“治荟·善治计划”“治善·精耕计划 ”“治享·齐心计划”三大作用板块,推动实施七大类(社会动员工程、网格工程、家园工程、连心工程、强基工程、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七巧板工程)20余项“善治力”主题实战课程,围绕“善治力”实战课程体系赋能、个性化保障支撑、经验总结与激励以及标准化输出等四个维度,进一步提档基层社区在报到接收环节的整体工作水平。

成效与反响

基于社区报到主体擅长领域与社区自治共治的共性处着眼,坚持举手之劳、力所能及、融入日常的原则,推动报到力量多维度融入社区活动和服务,推动形成“各方协同、联动融合、多元共治”治理新局面。

以融入日常促闭环、优实效。坚持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对项目推进实施情况进行双重考核,年底要求对“双报到”进展情况在社区层面进行反馈公示,重点接受报到社区居民代表的民主评议和群众监督,真正把“双报到”党建联建项目做成为民服务的项目、群众满意的项目。社区依托《党员报到手册》,落实党员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形成服务社区情况日常评估办法,年底对在职党员进行综合评价(评定等次为“好”的党员比例不超过报到总数的“20%”),在街道、社区设置“赋能墙”(报到专区)展示报到党员风采,对评价等次为“好”的优秀报到党员进行示范亮星,推动发出一批感谢信、做好一期项目展示、召开一次总结评议大会。

以结果运用强支撑、添保障。定期收集经验材料,做好宣传报道,跟进居民的问卷调查回访工作,做好项目阶段性总结并反馈至嘉定镇街道。要设置“赋能墙”(报到专区)展示项目成果,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对项目进展及成效进行建言献策,对获评优秀项目的驻区单位进行示范亮星;召开党建联建项目年度总结评议会,做好先进典型选树。街道党工委将相关名单通报反馈给党员所属党组织。报到党员所属党组织将报到党员表现情况列入组织生活会和党员民主评议、列入党员干部综合评价。

以典型选树促融入、强归属。探索推出“治荟·100·领跑计划”——“邻嘉”善治力量引领共治专栏,对辖区在职党员、第二楼组长、网格五大员、社区能人、达人、草根力量等群体中的先进典型进行“线下+线上”宣传推介,展现8类主体融入基层治理的探索实践过程,描绘老城新治的美丽图景。此外,开发嘉定镇街道“晒晒我的年度报到‘成绩单’”小程序,推动在职党员、驻区单位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发挥能动性、增强归属感。

经验与启示

找准方法路径,变“扎堆报到”为“精准到位”。着力做到两个“精准”,即精准推动驻区单位两级入驻、精准推动在职党员三岗履职,通过打造“报到接收-接单到岗-精准服务-评价反馈-结果应用”的全过程管理闭环,使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有更清晰的方法路径可循,赋予属地街镇和村居党组织更明确的目标指引,避免过去“双报到”工作中一窝蜂、一阵风的现象故态复萌,形成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为做实平急结合的社会动员工程提供制度支撑。

整合力量资源,变“使不上力”为“供需匹配”。准确把握“自觉自愿”和“有序引导”的关系,依托清单式管理模式,将资源与需求融入同一个平台进行合理分配,打破了过去属地与驻区单位、社区与在职党员间的“信息壁垒”,有利于凝聚整合辖区内多元化的在职党员力量,推动各领域党组织有效衔接、同频共振,促进各方资源整体联动、上下贯通、双向循环,资源整合效率大幅提升。

激发内生动力,变“各美其美”为“美美与共”。将以往服务项目由社区“拍脑袋”定,转变为通过征集居民需求、多方磋商来决定,运用个性化、结对式、组团式服务等方式,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在公共空间设置赋能墙、报到墙,通过“好评张榜”让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服务群众中赢得口碑,增强社区凝聚力。把在职党员编进社区、网格、楼组,加速党建网格向社会治理网格的渗透和嵌入,巩固了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嘉定区嘉定镇街道党工委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