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打造智治新社区

来源:杨浦区大桥街道党工委    发布时间:2024-03-04

【摘要】杨浦区大桥街道幸福村居民区下辖的周家嘴路3338弄小区、幸福村小区(双阳路300弄)、明丰苑小区三个住宅小区是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旧小区,三个小区不同程度存在绿化残损、非机动车停放无序、外墙损坏严重、管线杂乱、门卫破旧、楼道破落、空调机位和晾衣架摆放杂乱、部分单元门缺失、公共空间活力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大桥街道幸福村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聚焦居民最迫切最直接的需求,积极申报上海市“绿色社区”项目,从市、区两级财政争取经费6110.85万元,为该工作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保障。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机制、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等措施,以“想在前、干在前、冲在前”的“三前”工作法,通过“组织牵头、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的组织架构,在小区里推行“党总支+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居民”“四位一体”小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在7个月内完成了三个老旧小区82964平方米、24幢房屋、76个门洞的社区建筑单体修缮、加梯创新措施、室外环境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智能设施覆盖五大板块的改造工作,由于该项目工期长、改造量大,面对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停车难、环境整治难、施工队与居民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建立健全小区治理议事协调、服务评价等机制,摸清居民需求,建立“一户一档”,征集到诸如雨棚搭建、空调外机移位、院落改造等个性化问题117个,并协调工程队对居民的问题进行100%解决,实现了从“简单粗放的小区改造”到“精准精细的为民服务”的转换。目前,幸福村居民区三个建于上个世纪的老旧小区终于变成安全有序洁净,高效便捷智慧,天蓝地绿水清的绿色家园,1598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并且,幸福村居民区党总支主动打破思维定式,将建设绿色社区的过程转化为一次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机会,通过发动居民群众制定创建公约,开展居民投票等一系列活动,全面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居民自治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内涵也得到进一步丰富。

走进位于杨浦区大桥街道的幸福村居民区,映入眼帘是干净整洁的渗水路面、美丽清新的雨水花园、生机勃勃的下沉式绿地。进入小区以后,则可以看到智能化安防系统、适老化设备以及数字化运维平台这些高科技设施。很难想象,9个月前,这里还保留着上个世纪风貌,屋顶漏水、墙面渗水、地面凹凸,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居民。而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党建引领下的“三驾马车”和居民自治——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同向发力,拉着名为“幸福智治”的马车一路奔驰向前。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中央、市、区委提出了持续做好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推进社区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幸福村居民区党总支以建设绿色社区这一重大项目为契机,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聚焦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的需求,以“想在前、干在前、冲在前”的“三前”工作法,在7个月内完成了三个老旧小区82964平方米、24幢房屋、76个门洞的社区改造工作,1598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切实打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幸福样本”。

背景与起因

杨浦区大桥街道幸福村社区东至隆昌路,南至双阳支路,西至双阳路,北至周家嘴路, 辖区面积0.2 平方公里。其中辖区内的双阳路300弄、周家嘴路3338弄、双阳支路31弄三个小区均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均存在房龄较长、房屋老化、配套设施不健全、公共活动空间少等问题。2020年,在市、区、街道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幸福村居民区成功申报了上海市绿色社区创建项目。2023年,该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内容包括建筑单体修缮、加梯创新措施、室外环境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智能设施覆盖五大板块,是目前杨浦区投资量最大、改造量最多的居住环境改造项目。

在改造过程中,幸福村居民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弘扬“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的优良传统,依托“你有问题我来答、你有困难我来帮、你有要求尽管提”的“零距离服务法”。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解决居民矛盾、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基础上,激发居民自治热情,在夯实基层党建的基础的同时,丰富了城市基层党建内涵。

做法与经过

以党建为引领,做好队伍支撑。组织牵头,搭建推进架构。自绿色社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幸福村居民区党总支牢固树立社区第一责任人意识,成立了居民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合力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成立绿色社区专项推进工作小组,其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物业经理、业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居委干部以及业委会、物业公司成员担任组员,确保绿色社区工作能够顺利推进,形成长效管理。党员带头,激发创建热情。项目开始前,围绕“什么是绿色社区”“怎样建设绿色社区”等问题组织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明确总体要求,细化任务目标,并群策群力编出“小区改造配合好、遇到难题来协调、人文气氛我打造、绿色文明意识高”的顺口溜,用活泼生动的形式对居民进行普及,使居民创有目标、干有方向。同时,建立群众自管、党员带头、专人监督的综合管理措施,动员辖区内党员骨干、热心社区建设的能人达人等主动带头,充分调动周边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居民参与,提升创建成效。组织开展“我的小区我做主”活动,通过在微信群、小区宣传栏内进行公告,号召居民对小区墙面、楼顶颜色、阳台改造形状进行投票,将居民的参与意识调动起来,提升广大居民的自治意识。经过一周时间,居民投票选出了满意的楼顶、墙面颜色;如今,三个小区的墙面和屋顶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小区风貌和实用性有了切实提升。

以居民为中心,做强机制保障。搭平台,方案大家议。在项目开工之前,幸福村居民区党总支第一时间引导物业、业委会、社区能人等基层多元主体共同组建了“绿色社区三驾马车联席会”“三委联合办公室”,成功搭建绿色社区项目议事平台。邀请社区各方对绿色社区工程项目的改造方案进行设计、参与,对改造进度全程参与、监督,让居民能够安心放心。在该项目全程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开工前的两次征询工作(分别为项目实施意愿征询和规划征询)征询率均达到了95%以上。建机制,有事好商量。设置“每周进度会、每月联席会”会议机制,每周四会同街道城建中心召集设计、施工队、及城管共同召开小组会,对工程进度进行掌舵把关。每月联系街道管理办、房办等相关职能部门与居民区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召开“绿色社区联席会”,让居民能够将想法意见、遇到的问题及时向上汇报,及时协商处理,实现小区事务“短平快”受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了社区群众参与感和满意度。强服务,难题我兜底。由于该项目改造标准比美丽家园高出很多,除了外观改造,还涉及到小区精细化和数字化管理改造等,内容较多,工期较长,施工过程中会有不少居民对采光、噪音等问题抱有疑虑。面对部分居民的不理解、不支持,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多想一步,多做一点,采取“有疑惑尽管提、有难题我兜底”的工作策略,就推进过程中的问题认真解释说明。同时,通过联席会议、居民接待、微信群等方式,主动向居民征集个性化的改造需求,并且协调工程队解决,目前,居民区党组织在三个小区共征集到诸如雨棚搭建、空调外机移位、院落改造等个性化问题117个,解决117个,解决率达到100%。

以项目为抓手,做细社区管理。主动争取,持续整合各方资源。幸福村居民区党组织积极整合资源,通过申请绿色社区改造专项费用,从市、区两级财政争取经费6110.85万元,为创建工作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保障。严格制定经费管理和规范使用制度,在每月的“绿色社区联席会”上审计公司进行调研指导,确保经费使用合理合规。面对居民提出的小区改造过程中空间被占用,停车难问题,居民区党组织发挥区域化党建作用,与社区邻近的复旦软件园园区进行场地协商,为居民提供短期停车服务。摸清底数,逐门逐户了解需求。由居民区党组织牵头,收集居民改造需求和实际困难,定制每家每户的房屋“身份证”,实现“一户一档”。对每家每户进行询问,改造期间是否需要停车位,是否需要雨棚、空调是否需要移位、门口是否需要粉刷,通过“个性化定制”的细心服务换取改造“加速度”。效果导向,抓实抓细改造过程。在认真听取居民需求以后,幸福村党组织积极牵头,协调施工单位满足居民的共性以及个性化需求,切实帮居民争取利益。同时,根据最新要求不断调整方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作落实落细。

成效与反响

抓建设重实效,小区风貌得到进一步提升。经过为期9个月的改造,幸福村社区三个老旧小区完成了社区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同时,因地制宜的推进了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小区活动场所、配建停车等便民设施也全部配齐。目前,建筑单体修缮、海绵城市建设、加梯创新措施、室外环境提升、智能设施覆盖五大板块的改造内容全部完成。在居民区党组织的协调下,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合作,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三个建于上个世纪的老旧小区终于变成安全有序洁净,高效便捷智慧,天蓝地绿水清的绿色家园。

强服务重管理,党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在改造过程中,幸福村居民区全面推行了“党总支+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居民”“四位一体”小区治理和服务体系,通过资源整合、矛盾调解,集中解决了改造过程中的停车难、环境整治难、施工队与居民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小区治理议事协调、服务评价等机制,摸清居民需求,建立“一户一档”,解决了居民房屋修缮、空调外机移位等一批民生问题,实现了从“简单粗放的小区改造”到“精准精细的为民服务”的转换。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幸福村居民区始终坚持“居民吹哨、组织报到”的工作理念,对于居民提出的问题做到“半小时响应、半天内解决”,在及时有效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也进一步凝聚了党群关系,增加了社区里的人情味。

创特色重培育,社区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幸福村居民区党总支主动打破思维定式,将创建绿色社区的过程转化为一次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机会,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将绿色社区创建纳入社区宣传和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发动居民群众制定创建公约,开展居民投票等一系列活动,全面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如今,幸福村内广大居民基本做到了遇到事情多商量,有事没事常来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与人为善、包容礼让,居民群众文明素养显著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幸福村居民区也从党组织“一家用力”到“多方参与”、从“各自为战”到“统筹联动”,基层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社区精神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

经验与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根本保证。党领导一切工作,越是重要的工作,越要旗帜鲜明地加强党的领导。在绿色社区创建这个重大项目中,幸福村居民区通过平台牵头、党员带头、居民参与、社区支持的方式,充分调动小区“内+外”多元力量,引导居民、社区单位群策群力共商共议,以此来化解改造工作中的烦心事,寻找解决矛盾的平衡点,减少居民群众的抱怨声。事实证明,只有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用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去理顺、规范、支撑起重大项目中的组织建设和工作规范,才能让社区居委会、物业、区域化单位等各方步调一致、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切实改进民生,完善社会治理。

坚持民生导向,是社区工作的价值追求。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看,社区工作做得好不好,不要在文章里看,要向群众脸上看。为此,幸福村居民区始终坚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整个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党组织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把党的工作渗透到解决居民“关键小事”的过程中,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度,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中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

坚持文化培育,是社区治理的未来趋势。绿色社区改造不仅仅是一次社区环境的提升,也是一次居民自治的实践、更是一次社区文化的塑造。幸福村居民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在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切入口,让居民从“建议者”变成“建设者”,居民们逐渐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在创建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增强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党组织引领群众的方法路径,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和扩大了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杨浦区大桥街道党工委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