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对聚合力,乡村振兴正当时

来源: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    发布时间:2024-03-04

摘要: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市委深化城乡结对帮扶、共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与崇明区新河镇石路村党总支已经开展了近十年的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要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化资源整合,把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本村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特点,做到按需对接、精准匹配,努力实现帮扶效益最大化;要始终保持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主动担当、扛起责任,进一步加深双方的交流合作,拓宽城乡融合渠道,把高校资源送到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要走在前、做表率,深刻领会新一轮城乡结对帮扶的重要意义,把“学校所能”与“当地所需”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党建示范标杆。要扎下身子、融入基层,以帮扶结对合作十周年为契机,与石路村架起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提供动能。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是上海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经验。要深入加强党建联建。双方协同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通过政治理论共学、组织生活共过、党员活动共办等形式,推动双方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双方充分发挥党组织结对的资源优势、渠道优势,协同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红色美丽村庄等;双方聚焦乡村文化解码与传承,挖掘文化基因,合力将文化“软实力”构筑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双方要围绕改善农村面貌、优化人文环境等方面,从立足实际、注重特色出发,共同策划开展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要坚持互惠互利,在结对共建中实现共赢,持续推进一批经济相对薄弱村乡村产业做大做强、乡村建设塑形铸魂、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十年回首,记忆石路

2013年以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和上海市崇明县新河镇石路村党支部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以“互惠互利、双向受益、共同提高、合作共赢”为目的,双方围绕发展共促,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组织共建,文明共创,持续改善全村村容村貌,协助打造宜居、美丽、整洁、文明、富裕的乡村,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和基层党建工作统筹协调发展,锻炼了大学生能力与才干,增强了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同济智慧。学院立足专业,在充分倾听石路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入手,直面石路村需求和发展瓶颈,为石路村环境与经济发展、水质污染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1709537643664.jpg

十年来,环境学子、志愿者团队从未停下脚步,通过实地调研,采访,发放调研问卷,采样检测等方式,提出分类对大型死水潭和小型死水潭处理的解决方案;通过水质调查以了解当地水质情况,并设计了净水装置,取得了初步成果;围绕“宜居农村”,测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工业污水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比对标准来鉴定石路村“宜居”程度,对石路村做出整体评价提出了改进方案;经过实验分析提出石路村三格化粪池优化方案,对日后三格化粪池的建造起到规范作用;通过了解、总结、专业分析,形成一套适用于农村的垃圾分类模式……不断致力于为美丽乡村的建设积极献策,贡献力量!

1709543122940.jpg

红色渲染,党建石路

环境学院党委与石路村共建十年来,石路村成为学院党员实践教育基地,他们着力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宣传节约用水的理念,在课余时间,学生党员投身村委会的“假期学校”,为中小学生答疑解惑、宣传环保知识,介绍简单实用的日常节水方式,传播生态文化。

引导大学生关注农村问题,关注城乡发展。

加强了对农村发展的使命感,对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水样测定、查阅文献、教授咨询、制作报告书、媒体宣传推广等,助力石路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同时,在这过程中受到了石路村村民一次次热情友好的款待,一次次被当地淳朴的民风所感染。石路村也成为学院大学生、研究生专业实践和社会调研的实践基地。

1709537755117.jpg

敬老院新春慰问以及帮扶活动

石路村老人较多,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村里现有5个党小组,其中有3个党小组设置了党建服务点、睦邻点和“姐妹微家”等活动场所,老人们定期或不定期在党建服务点、“姐妹微家”开展心理咨询,组织老人们坐在一起聊天,说说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党建服务点会在每个月的25号集中一天为老人们提供理发、修理家电,或是磨剪刀之类的服务。

1709537803035.jpg

2019年1月29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支部在学院党委副书记钱昕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上海市崇明区新河镇石路村开展春节敬老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党建共建引领,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文化活力,助力乡村振兴,为石路村的独居老人和困难老人送去新春祝福。在石路村吴书记和村委蒋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和参观了石路村党建服务站点的情况,考察了石路村当地的风土人情。中午,学院党支部与石路村党支部邀请11位老人共进午餐,享用了老人们亲手做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崇明馄饨,菜馅和肉馅都是老人们当天早上准备的新鲜食材,午餐过后,同学们也为老人们献上了新春快乐的蛋糕,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尊敬。

青山秀水,绿色石路

村内垃圾分类的落实

垃圾分类在石路村已经开展数年,经过村民小组长多次动员宣传,发布入户告知书,村民已普遍清楚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能主动做到合理分类。村里共1000余户人家,每家每户均配有两个垃圾桶,分别用于盛放干、湿垃圾,再经垃圾收运车转运至临近垃圾厢房。通过分类转运实现不同垃圾的分类处理,干垃圾由垃圾封闭运输车运至发电厂,用以焚烧发电,据统计,2018年崇明焚烧处置了 13.78万吨干垃圾,发电4658万度,大概能满足1.55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湿垃圾送到各类资源化利用厂制成有机肥滋养土地。而可回收垃圾与有害垃圾则由村口放置的“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进行回收,再由该环保公益项目派送转运车运送至对应专门处理单位进行集中处理、处置。

1709537874746.jpg

1709537886676.jpg

同济大学助力石路村污水纳管工作

2018年,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技能,深入调研石路村水系,设计污水纳管分布图,总结并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助力石路村绿色发展。

1709537903253.jpg

实践团队在石路村团城公路两侧水系等典型区域进行深入调研,结合石路村的规划图、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等多方信息,初步设计了污水纳管的管线分,并深入研究了传统的三格化粪池和其他村庄已实施的污水纳管工艺,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了新工艺的诸多优势,为当地污水处理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当地推广污水纳管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长远的视野,更为当地环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展现出其专业知识的卓越运用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在同济大学团队协助下,截止目前,石路村的污水纳管率已达到100%

1709537951741.jpg

加强河道治理,构筑绿水长廊

2018年,生态环境部启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石路村检测结果显示村中有17条劣V类河道,10条黑臭河道。如今,这17条劣V类河道和10条黑臭河道已全部整治完成,并且通过了区里和市里的验收检查。

为了长期维持河道治理,保证之后就不会再有劣V类河道或者黑臭水体的出现,还一片绿水长廊,村内成立了生态养护社,负责对每条河道进行管理和清理,因为每条河道的状况各异,故需定期巡河。如遇到天气炎热时河流可能会黑臭现象,需要及时进行换水操作,或者利用潮汐的变化来进行水体更新,以改善水质状况。

自河长制度实施以来,村民对此积极响应,整体反馈良好。目前,石路村的每条河道的水环境基本上都达到了可接受的标准,水质也有了明显提升。

联手互助,振兴石路

环境学院党委与石路村共建十年来,已经成为了学院党员实践教育基地,每年都有许多同学们深入石路村寻找乡村振兴的奥秘,他们走访村民感受石路村的本土文化,助力暑期学校丰富乡村儿童暑期生活,宣传环保理念保护美丽石路生态环境。

弘扬乡村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助力石路村挖掘自身乡村文化,环境学院组织团队深入石路村,探访石路村的村干部和村民,听他们讲述石路村的故事,从村里老人的讲述中获得石路村的得名由来和光荣的抗战历史、风土人情、经济建设等情况,记录石路村的历史传承;通过记录石路村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村委日常工作等,为石路村拍摄宣传片,并通过媒体平台(如微信、官网等)进行传播,以宣传石路村的孝善文化,对石路村的对外宣传及文化传承,建设石路文化、推动当地旅游业提供了帮助。此外,环境学院也为石路村注入新的“文化”。师生党员为石路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出谋划策,为石路村污水纳管评估可行性和建设方案,宣传社会新时尚“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我院学子也为敬老院的老人们组织了别开生面的晚会,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弘扬孝善文化,让更多的人重视老年人的晚年归宿,为营造更和谐、更文明的社会风气做贡献。

1709538035061.jpg

1709538063644.jpg

1709538072037.jpg

1709538308300.jpg

助力暑期学校

暑期学校是是由教育局牵头,镇相关部门负责落实,村委会参与共同完成。石路村每年夏季都会举办针对中小学生的暑期假日学校(暑托班)。环境学院师生助力暑期学校建设,课堂上结合理论与实践,为石路村的中小学生们带去有趣的环保知识和小实验,同时结合石路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也化身“生态文明宣传大使”,为同学们带去不同主题的课程,他们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生动有趣的课堂,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并体味生活,推进了暑期学校建强建优。双方共同协办暑期学校,促进党建共建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落地,推动党建联建强化。

1709538266429.jpg

1709538274988.jpg

建设美丽乡村

环境学院和石路村村委还共同组织过一个以孝善石路为主题的“最美庭院设计”活动,经过前期深入调研,拟定了两个重点方向,一是帮助改造石路村的环境(包括水质和绿化等),以及建设一些方便百姓出行的基础设施(比如太阳能路灯的安装等),二是在敬老院周边,以孝善为主题,主要是为敬老院打造一些休闲设施,比如菜园、庭院、花园等等,来改善敬老院周边的生态环境,提升石路村的环境竞争力。在设计上,根据学科优势,邀请城市规划专业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参与,为石路村提供一份“最美庭院”设计方案。此外,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环境学院师生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调研和宣传,形成垃圾全过程分类调研报告,为石路村垃圾分类提出三点建议,进行多渠道宣传,提高垃圾分类直观性;解决垃圾如何分类问题;建立激励机制,解决分类动力问题。

1709538354765.jpg

未来愿景,发展石路

中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总支委员会和上海市崇明县新河镇石路村党支部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以“互惠互利、双向受益、共同提高、合作共赢”为目的,全方位、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目前在加强党建联建及助力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围绕帮扶目标开展了多样化的结对帮扶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科研平台建设也已启动并在积极建设中。城乡党组织共建推动了城乡经济和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发展,增强了大学生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服务社会需求的影响力,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同济智慧。

至今已有近百人次参加了石路村共建活动,多项社会调研,实地考察实践获得市级奖项,学生们的调研还登上了《新闻晨报》、《同济报》等媒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共建中,学子们磨砺了毅力,巩固了知识,美丽乡村建设也逐渐绽放新颜,提高农民科技知识和环保意识,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校地党建共建思路,对于创新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动机制和活力,促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合力的形成,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发的新平台等,具有重要意义双方都坚信,在未来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努力下,大家一定能够将石路村建设得更加美好,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1709538371809.jpg

下一步,环境学院和石路村在目前已有合作的基础上,未来希望在组织共建活动中加大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增加石路村党支部和环境学院党支部之间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为同学们带来不一样的专题党课。此外,在石路村建立学生党建实践基地,开展更丰富的组织学习、志愿服务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从课堂走进乡村,知行合一,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努力把石路村建成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的最美乡村。后续可以在崇明岛尝试建设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国际人才服务港等载体平台,同时推动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生态旅游、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合作。这不仅可以带动崇明岛自身经济发展,还能促进整个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